OpenAI近期公開了名為「Voice Engine(語音引擎)」的AI模型,使用者只要輸入文字與15秒的音訊樣本,該模型便會自動生成與原說話者相似的語音訊息。AI擬聲,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聲音克隆(VoiceCloning),這項技術發展迅速,讓我們可以輕易複製一個人的聲音,產生合成語音(Synthetic Voices),並將之用於各種場合。AI擬聲技術所帶來的正面影響顯而易見,但爭議也確實不少。
聲音永流傳
AI擬聲技術的正面影響不少,筆者可想像的例子像是,在娛樂產業中,逝世配音員的聲音能夠因為這項技術而得以「永流傳」。舉例來說,有一些AI生成的音樂作品模仿了已故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MichaelJackson)的聲音和演唱風格,這些作品使用的正是AI擬聲技術,有些粉絲樂於見到Michaek Jackson重現,然而也有粉絲對於這樣的作法也感到擔憂。
隱私與安全
「媽媽!我被綁架了!」電話中那頭的聲音傳來,你相當著急。隨著這項技術的普及,相關的倫理和法律問題也隨之浮現。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聲音詐騙的問題。不法分子可以輕易複製任何人的聲音,用於詐騙,甚至是誤導,這對個人隱私和安全構成了很大的威脅。詐騙集團可以透過蒐集公開演講或社交媒體上的語音樣本來創建目標人物的語音模型,進行假冒電話的詐騙行為。
知識產權
AI擬聲技術對於知識產權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配音員和歌手的聲音象徵個人特色,也是個人財產的一部分,未經授權使用他們的聲音可能會引起版權爭議。如果未經他人同意就使用AI技術複製一個人的聲音進行商業用途,這樣可能會對這個人的個人品牌和形象造成影響,甚至引發法律糾紛。試想看看,如果一個名人或政治人物,他的聲音在沒有被授權的狀況下,被利用於違反他個人形象的聲音訊息,這個聲音訊息散播出去後,後果難以想像。
法律與倫理
面對這些爭議,積極的立法和監管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事實上,歐盟已於2024年3月13日通過全球第一個AI法案(ArtificialIntelligence Act),將規範如ChatGPT之類的AI系統。此外,YouTube在其官方部落格更發布消息,表示他們將要求使用生成式 AI工具的創作者必須在他們影片中標明這些內容是合成的。在AI擬聲技術方面,這不外乎就是著眼於嚴格限制未經授權使用他人聲音的行為,並要求透明度和責任機制的建立。為了避免濫用,也必須制定明確的法律來規範定義AI擬聲技術的適當使用範圍。
AI擬聲技術帶來了許多便利和創新機會,但也伴隨著一系列的倫理和法律問題。在享受這項技術帶來的好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確保技術發展與社會道德和法律規範相協調。透過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規範,我們可以保護個人隱私和知識產權,防止技術濫用,並促進AI擬聲技術的發展。
就個人方面,我們也可以利用這項技術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想擁有自己的聲音代理人?想要用個人化的聲音朗讀有聲書?絕好聲創提供 AI 聲優配音、個人聲音訂製、與有聲書製作服務,幫助你達成聲音克隆的夢想:https://www.voai.ai/